公海赌船下载·正版App Store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以绿为墨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江西绿色转型发展一线观察

2024-07-12 07:24:5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孙明源 刘园园 滕继濮 魏依晨

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刘园园 滕继濮 魏依晨

江西,这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高”在何处?受惠于绿色生态转型的村民们用田间地头的真切变化和实打实鼓起来的腰包告诉了我们答案。

绿水青山,真的可以“当饭吃”。生态产业,真的比粗放经济“更靠谱”。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江西,从村民分享的经历当中,听到了生态助力江西乡村振兴的响亮回声。

“空心村”华丽转身

宜春市靖安县与赣州市大余县分别位于赣北和赣南,相距约500公里的两县大地,却有着相似的经历。

20世纪80年代,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开始依靠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粗放经济。村民们把林场承包出去,大发竹木财,一时间风光无两,家家都买入摩托车,成了令乡邻羡慕的“万元村”。

可是“坐吃山空”。到了20世纪90年代,粗放林业已经难以为继,港背村村民只好另谋生计,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昔日繁华的小山村变成了只有留守老人的“空心村”,还沦落为省定贫困村。

港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竹林告诉记者,近年来,港背村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该村基本形成了以白茶、蜂蜜、棘胸蛙、油茶为主的系列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记者注意到,港背村建起度假村,修建了配套基础设施,当地村民经营起民宿和农家乐。吴竹林告诉记者,仅河道水域经营权的流转,村集体每年可固定进账10万元。漂流、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已带动200余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约4万元。

与港背村村民们相似,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村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粗放的矿业经济中受益颇多,却因为矿产资源开采殆尽陷入贫困。村庄环境恶劣、居民流失、医疗教育资源落后,港背村成了“半空心村”。

1964年出生在大龙村的大余县章源生态旅游-公海赌船下载·正版App Store董事长唐向阳回忆,他年轻时做过矿工,亲眼见证了村庄的衰落。他那时就铆着一股劲,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变自己的家乡。

2007年,唐向阳创办了生态旅游公司,开始和团队成员一起在丫山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大龙村村民坚持“不填塘、不推房、不移山、不砍伐”的四不原则,发挥生态优势,修建基础设施,发展生态产业,把丫山打造成全新的旅游胜地。

据统计,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直接带动2000余农户增收,间接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万农户致富。2023年,大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

“美且富”已成现实

“环境好了,路修好了,有年轻人回来了,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凤凰湾办事处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萍站在路边,一边用手指着村庄各个方位,一边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凤凰湾地区这几年的新变化。

凤凰湾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也是新余市环境生态好、开发强度小、人口密度小的乡镇。

近年来,当地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并投入资金进行小微湿地提升改造,把烂泥湾变为适合游览观光的公园,建成了凤凰湾度假村、凤凰湾影视城、亲子乐园和森林乐园。

李萍介绍,这些生态改造“中看又中用”。目前,凤凰湾共有辖区民宿11家,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240万元,帮助150余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江西赣江江景壮阔,美不胜收。但这份美好,也曾是江边许多村民的烦恼。

“赣江年年涨水,容易冲毁稻田,原本是造成本地村民贫困的原因。如今靠着发展小龙虾养殖,我们把这个劣势变成了优势。”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负责人王银指着水田里的虾沟说。

吉水县把赣江西岸和同江两岸1.2万亩水患频繁、低洼易涝、十种九不收的撂荒地,建成了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清水虾蟹产业经营主体96家,涉及全县18个乡镇98个行政村,累计发展清水虾蟹产业面积4.8万亩,总产值达6亿元。

“美与富”不仅可以兼容,还可以相辅相成,彼此圆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的乡村已为这句话描摹出一幅又一幅生动画卷。

责任编辑: 李梦一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