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记者获悉,陕西省共有3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21项,参与完成11项,主持完成的项目总数和通用项目数大幅提升,较2020年度分别增长31.25%、63.64%,均位居全国第二位。主持完成的18项通用项目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
近年来,陕西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原始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本年度获奖成果多点开花,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其中,主持完成的18项通用获奖成果,学科分布广,涉及数学、生物学、机械与制造等17个领域。西安交通大学主持完成的“弱观测成像反问题的L(1/2)理论与自适应正则化方法”项目,实现了陕西省国家自然科学奖数学领域零的突破。
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初,陕西省重新规划部署了34条省级工业重点产业链。本年度陕西获奖成果多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18项通用获奖成果中,15项契合全省重点产业链,有力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其中,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突破的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关键技术,实现了60余种材料产品批量生产,近3年经济效益达13.18亿元。西安交通大学关于金属镁纯化的研究成果在企业落地后,实现新增产值超19亿元。
从获奖单位来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仍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其中,主持完成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均由高校完成。主持完成的18项通用项目,高校15项,占比超八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完成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系统性突破了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核心技术,支撑了我国在5G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这是该校连续两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值得关注的是,陕西省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日渐凸显。由隆基绿能科技-公海赌船下载·正版App Store主持完成的“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使我国光伏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这是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首个由民营科技企业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