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5月14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表示,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第二,全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把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梁勤儒表示。
广东建设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实验室体系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如,松山湖实验室成立锂离子电池团队、高效晶硅电池团队、水系锌基电池团队,联合广汽、欣旺达等龙头企业打造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工场,服务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广东还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综合类、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市联动吸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大院大所来粤建立2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推进277家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创新,加快推动技术成果在产业领域中应用。
此外,广东持续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采用“竞争择优”“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开展科研攻关。目前,该省企业牵头的项目占比50%以上,企业参与95%以上,在5G、4K/8K超高清、高端打印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技术瓶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梁勤儒谈到,广东积极探索新型攻关组织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以“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谁牵头谁采购”方式实施攻关,积极探索“业主制”“主审制”“军令状”等多种新型组织模式,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广东实践”。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广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创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国际领先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枢纽平台和构建“1+9+N”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集团军体系”,推动“小岗村”式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广东模式。
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梁勤儒透露,广东探索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和职务成果赋权试点改革,优化决策和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在2021—2023年试点期间,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省科-公海赌船下载3家试点单位完成716项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达6.63亿元,为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探索了宝贵经验。